二季度新加坡经济各核心行业集体发力,呈现多点增长态势。制造业同比增长5.5%,除化工和一般制造集群外,电子、精密工程等领域表现突出,高端芯片、半导体设备出口订单增加,新能源汽车相关制造需求攀升,全球产业链竞争力持续增强。服务业同比增长4.1%,批发零售因跨境旅游复苏和消费信心回升销售额增长,交通运输依托港口和航空枢纽优势,集装箱吞吐量与航空客运量稳步回升,信息通信业的云计算、人工智能服务收入大幅增长,稳固了支柱地位。建筑业在公共住房、交通基建等项目拉动下,同比增长4.9%,环比回升至4.4%,成功扭转此前收缩局面。
薪资就业向好 政策持续护航
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和薪资同步改善,多数打工族薪资增速超过通胀,实际收入稳步提升。过去10年受雇居民收入中位数年均增长2.2%,本月护士薪资迎来2020年后首次上调,涨幅5%-8%,回应了医疗行业人力短缺问题。针对部分行业需求趋软的情况,人力部计划三季度推出专项措施:一方面加强毕业生就业帮扶,通过实习补贴、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匹配度;另一方面支持企业优化供应链,提供数字化转型补贴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。
下半年增长承压 隐忧不容忽视
尽管二季度表现亮眼,但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。大华银行分析指出,上半年出口企业为规避风险提前发货,这种透支效应将在下半年释放,导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。同时,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,若针对电子、新能源产品的关税调整落地,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链出口。作为外向型经济体,新加坡高度依赖全球市场,而当前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速放缓,外部需求收缩压力明显。此外,国内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仍制约生产扩张,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推高企业成本,挤压利润空间。多重内外不确定性叠加,使得新加坡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减弱,后续增长承压显著。
联络我们